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蘇賡哲:表面相反內裡一致

10月10日多倫多明報     
    祖母是纏足婦女,走起路來好像隨時都會跌倒,但性情頗為火爆, 家長意識很重,一言不合,掄起棍棒就往後輩身上招呼,最常挨打的是堂兄。 儒家對長輩的棍棒有個說法,是小棍打來不要躲避,大棒便應跑掉。以我的理解,這不是怕後輩被打得痛,而是怕一下子被失手打死或打個重傷,會陷長輩於不義,令長輩被人譴責不夠仁慈。
    堂兄挨打會走避,祖母則邊罵邊揮棍追擊。年輕人跑得快,祖母平日常以自己的腳紮得小自豪,這時不免苦於三寸金蓮追不上。有時兩婆孫還繞著家門前一棵樹走馬燈般團團轉。這時,圍觀的街坊鄰里總是看不過眼,大家都叫堂兄別再逃,停下來讓祖母打一頓算了。堂兄自然不聽勸,因為挨打的是他,不是勸的人。
    最近發生在香港的雨傘運動,有很多社會賢達出來勸佔領街道的巿民和學生撤走,這剛好和勸堂兄別再逃避棒打相反。不過,兩者的內裡精神,卻有些共通處。
    那些社會賢達有支持運動,也有反對運動的,他們勸示威者撤離的理由不盡相同,包括政府可能鐵腕鎮壓,堅持佔領有人身危險;示威者應該見好即收,否則引起其他民眾反感,會產生民意逆轉等。但賢達們沒有一個建議政府應該作出讓步,示威者就會撤離,人身自然安全了。即是說,其實他們心底都沒有想過,應該去反對鎮壓,沒有想過叫當局讓步。這有如叫堂兄別逃的人對祖孫衝突的原因及誰是誰非毫無知道的興趣,只是認為祖母打孫理所當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