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蘇賡哲:從「認份」說起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最近發表了一篇頗受非議的《我的中國心》,一般認為有洗腦教育之嫌。
    比較令我覺得詫異的是沈校長說:1987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時,英國沒有視港人如己出,沒有給予港人任何其他地方的居留權,這使他很失望,覺得被背叛,有被出賣感。我詫異的是,可以失望,但失望到覺得被背叛,則過了份。我們閩南語中有「認份」一詞,意思是認清楚自己的份量,不作非份要求。香港人一向理性務實,能夠在殖民地得到一傘蔭涼,免受暴政之苦已經很滿足。很少有人會天真到要求英國人視如己出。
    大英帝國的沒落衰頹,也是眾所周知的事,要她為數百萬港人另覓居留地是強人所難。時任首相鐵娘子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跌了一交,香港人大多覺得她力止於此,說是被英國人出賣,那英國人得到甚麼好處?

    我甚至覺得,這種「認份」精神,是當代香港崛起的重要因素。認清自己的份量不作奢求,才能在低福利無保障的社會條件下打拚,創造出經濟騰飛的業績。

    年輕時一個人拿著香港身分證明書去日本旅行,把銀包遺留在啟德機場海關,人卻上了飛機。不名一文當然十分狼狽,幸而得到國泰空姐資助,跑去英國使館求援。使館人員看了看證件搖頭說,如果我拿的是香港英籍護照,他們可以墊借一點錢,無國籍的身分證明書則愛莫能助了。我聽了雖然失望,卻覺得親疏有別非常合理,這就是所說的「認份」。天無絕人之路,認份之後另找辦法,路是人走出來的。
    如果人人像沈祖堯校長那樣,覺得被英國人背叛和出賣,現在香港遊行示威行列中,就不會出現令陳佐洱「心痛」的英治「龍獅旗」了。打出龍獅旗,是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緬懷,也可以說是「親英」的極致。中國範圍內,類似的情況是台灣「二二八」悲劇中,台灣人打出日本旗幟,後果之嚴重,已經是浸透血淚的一頁歷史。
    「二二八」事件後,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發表調查報告說:「日本統治時代因施行奴化教育,對於我國極盡蔑視破壞之宣傳,台胞之年事較輕者(以中等學校學生和小學教員為多)對於祖國歷史、地理及一般情況,概茫然不知,而於日人長期先入為主的惡意宣傳,則中毒甚深,彼等大多懷有成見,認為中國一切文物制度、人才學術均無足取,平日所言皆日本語言(一般青年說日語比台語熟練),日常生活亦模擬日本方式,幾已死心塌地希望永遠為日本臣民。」
    沈祖堯校長對英國人未能為港人提供其他地方居留權感到失望,甚至覺得是被背叛被出賣,其實就是希望永遠為英國臣民而不可得的反應。當年香港前途問題談判時,很多港人希望永遠為英國臣民,所以有「主權換治權」的「共同願望」。後來知道「不可得」,才出現「九七移民潮」,爭取不做中國人做外國人。沒有條件移民或不願移民的香港人,在啞忍15年後,終於喊出「中國人滾回中國去」、「我是香港人」等口號。
    台灣「二二八」事件已過去60多年,中共的思維和當日台灣長官公署沒有分別,他們不懂得自我反省、不懂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仍然指香港人心未回歸是港英施行奴化教育之故。但是大家都清楚,英治時期的香港,和日治時代台灣的「皇民化」教育大不一樣,香港人對中國的瞭解,甚至比身在中國、不得不接受洗腦教育的同胞更清楚。這也就是說,香港「中聯辦」要應付這面龍獅旗,難度比當年的台灣長官公署大得多。

2 則留言:

匿名 說...

沈校長自從寫了篇XXXX心之後, 在網絡界已經街知巷聞, 成為最新崛起的核凸佬新星

匿名 說...

轉貼 ( 香港高登 )

【中大大陸學生辱罵香港人「港狗」】在「光復上水站」群組,一名中文大學的大陸留學生與香港人交鋒。這名大陸學生多次出言辱罵香港人為「港狗」,說光復上水站行動是憤青所為,並說香港人樣醜質素低、香港女仔不比重慶女靚、香港的大學(他指中大)不比清華北大、香港學位無用,仲話中國禁用Google、Facebook是有骨氣的表現。

敢問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這就是你所謂的「中國心」培訓出來的學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