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

蘇賡哲:柴玲回憶錄讀後

天安門學生領袖中,柴玲和吾爾開希是最其爭議性的標靶人物。吾爾開希還好些,就是被攻擊他耽於享受,活得肥肥白白,枉自救了他出來,沒有什麼作為。柴玲的處境比他更艱難,主要是加瑪那部電影令很多人覺得她是個要別人去送死,自己卻要逃生的惡毒兼自私女人。
我一直抱著與人為善態度,姑不論加瑪有沒有斷章取義,最少我們看到柴玲是堅守到最後,在六四早上才撤出天安門,這就夠了。至於說當日在天安門原應如何如何便可以避免屠殺,多是事後孔明,身處激流中,人多身不由己,往往只能愈趨激進,用事後冷靜思考去非議她,意義不大。我甚至認為,將來再有同樣的運動發生,亦會有類似柴玲的人出現。歷史教訓不能改變什麼。正如百年前的秋瑾是「給人拍掌拍死的」。
最近柴玲出版了《柴玲回憶、心一意向自由》。聽說她的前夫封從德對回憶錄所載兩人離婚過程有失實之處。這種男男女女離離合合我不大關注。司徒華先生在《大江東去》中說,他對柴玲印象很差,但沒有說差在哪裡,只接著說法國領事館的人告訴他,柴玲不久會離婚,又說他訪問美國時曾和柴玲碰面,柴玲從不敢和他打招呼,當作不認識他。我只記得柴玲逃到香港那天晚上,司徒先生恰好和我一起出席支聯會一個活動,當他告訴我這消息時,是有報喜表情的,後來不知為何有此印象。
年輕人在陌生國家,生活不輕鬆,幸而流亡學生領袖大多很爭氣,各有所成。這也許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所謂「尖子」故。柴玲婚姻失敗後,經歷過困苦掙扎,有了自己的新家庭和下一代,也建立起事業。不過令她走出困境,獲得自由和昇華的,應該是得到信仰並成立組織救助被迫墮胎的婦女。
柴玲決定參與這項工作,應該和她曾四次墮胎有關。前三次是強制流產。中國一胎政策極具爭議性,組暴地強制墮胎更可議。今日中國人口是毛澤東時代一倍以上,但經濟生活不比毛時代差。可見人口論是應該重新審視的。
20111021大紀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