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蘇賡哲:可怕的「淡定」

「哀莫大於心死」是出自《莊子田子方》的成語。一位熱心中國國事的朋友把它改為「哀莫大於心不死」。其實兩者沒有矛盾,「哀莫大於心死」,既然心死,就無所謂哀不哀,哀是一種客體對心死者的看法。心不死的哀,則是主體本身的感受。
在中國大陸很受歡迎的郎咸平教授指出,中國目前的國情是老百姓都很「淡定」。他所說的「淡定」,不是粵語從容鎮定的意思,而是「看破了」、不在乎了,「說得簡單點,其實就是一種無奈」。無奈是心境,在行動上則表現為冷漠。
廣東佛山小女童被車輾過而路經的18途人視若無睹不加救助,雖然已是舊聞,執筆時仍是媒體熱議題材。這18途人被普遍指為「冷漠」。如果說他們的冷漠只因為救人會給自己帶來糾纏不清的麻煩,例如反被誣告之類,那只是人避免受傷害的本能反應壓倒了救援的良心。但如果是郎教授所說的那種「淡定」,情況就更為嚴重。
去年是日本百多年來最熱的一年。日本年度詞語最熱的是一個「暑」字。年中中暑的日本人以萬計,單只東京就因此死了180人。日本人熱議這個「暑」字,他們關心的是這麼高溫,養殖魚產量下跌,很多水域出現赤潮,大量魚類死亡,那熊沒有魚吃怎樣維生?農作物因暑歉收,菜價暴漲,但日本人關心的是猴子吃不飽怎辦。中國人可以笑他們傻,然而他們之所以傻,正因為他們心中有情、正因為他們不冷漠、正因為他們心沒有死。
我介紹過一位筆名桃子的女解放軍寫的日本生活回憶。她在日本學縫紉,每過一個時期,大家就把用過廢棄的針集中起來,在寺廟中舉行儀式,用豆腐祭祀「針寶寶」,然後葬之以禮。對死物的針尚且有不捨之情,對熊和猴子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人的心肌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梗死,冷漠也可以是由對死物無情不知感恩開始,然後擴大到環境和生態中的生物,最後則是對人自身的冷漠。中國目前境況已經是最後的冷漠了。到了這種地步,佛山那位被輾女童,就不如桃子縫紉班上的一枚針。
何以中國人會發到如此心死地步?郎咸平教授記得,1980年代還不至此,那個年代的人對國家和社會的前景還是有希望有憧憬的,但愈到後來就愈失望而至於無所希望。中國政府搞奧運、搞世博、搞各種太空工程,搞得紅火朝天,表面上人民反應良好,但實質只是媒體的搞作,百姓對這些東西根本沒有興趣。也就是說,政府的興趣和百姓的要求、期待完全脫了節。老百姓關心的只是現實生活。
今年4月份,美國蓋洛普公布去年全球幸福調查,只有12%中國人認為自己生活「美滿」,有71%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有17%更說自己生活困苦。這說明所謂中國GDP上升到全世界第二位,和民生幸福並沒有多大關係。中國的媒體調查結果是,公眾最關注的是物價、房價、醫療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會保障、就業問題、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腐敗問題。關鍵就在於,大眾關注的事和政府傾國力去做的事毫不相涉,人們對此無所作為,發不了聲,少數堅持發聲的人還被捉去入之以罪。久而久之,人民除冷漠外,甚麼心態都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