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蘇賡哲:尋找痛苦的本能

李錄在六四清晨撤離天安門廣場時,為學生領袖沒有人犧牲而痛苦,因而要再回廣場去負起歷史責任這是勇於承擔的表現柴玲當時不大了解他的想法
其後,柴玲逃亡到廣東,在掩護她的人家中看到香港電視播映大屠殺景象,這是她第一次目睹慘象,因為屠殺在北京街道進行,她身在廣場,只是聽說而沒有親睹
看到電視,她先是顫抖,整夜睡不看,到破曉時,終於得到一個痛苦的想法:「為什麼我還活著?」作為運動的帶頭人,看到那麼多支持者為運動慘死,傷痛到極點,就是怨恨死的為什麼不是自己
我曾經說過,我們這世界是一個惡意的創造求生必須相食,才能維持自己性命,這種生活模式當然出自邪惡到極的創意但為什麼在創造慘酷時,又創造了歡娛和美好?首先,那是為了讓人願意活下去,其次是可以因為對比而令痛苦更痛苦人被賦予尋找歡娛的本能,這很容易理解;「奇妙」的是,人同樣被賦予尋找痛苦的本能像柴玲這樣,為自己沒有死在屠刀下而痛苦是個例子。心理學上,還有一個現象:如果家中有摯愛的人自殺身亡,遺屬在傷痛之餘,也常有「為什麼我還活著」的自責進一步的心理活動是追憶和死者相處時日中,有什麼逆了死者意,甚至有什麼未令死者滿意即使這些事非常微不足道,和死者的自殺更毫無牽連,也會在腦海中被搜索出來,然後痛自責備而他當然知道再怎樣責備,都不能起死回生
人的這種古怪,就來自惡意創造

沒有留言: